2011年11月21日

進駐行宮開廟門大典

因配合政府紅毛港遷村案,經主任委員李義三積極辛勞多方的努力爭取
於民國96年11月26日將原址位於紅毛港濟天宮各神明
遷入行宮現址高雄市前鎮區明鳳三路220


感謝各十方信眾大德,大力支持配合,使得活動圓滿完成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消逝的漁村

政府延宕了五十年的遷村計畫
在96年強力執行下讓這個小全部消逝~~~~

曾經

現今

96.11.26
將各神明遷入新的行宮




















紅毛港~濟天宮

        原位於高雄市小港區海汕四路的「濟天宮」,因配合紅毛港遷村,已遷至高雄市前鎮區明鳳三路,與朝天宮、朝鳳寺、天龍宮、飛鳳寺並列為「紅毛港五大宗廟」,分別由楊、吳、李、洪、蘇五大姓家族祭祀,因此濟天宮又稱為「姓李仔廟」。


        紅毛港因西元1624年荷屬東印度公司軍艦駐紮在此,作為安平(大員)的前哨站輔助港,所以得此地名。後分別由楊、吳、李、洪、蘇五大姓家族宗親聚集形成漁村聚落,因此便以五大家族的姓氏,做為其村落之名稱。民國67年高雄市升格後, 紅毛港就劃分至高雄市小港區,五村也就改為海澄、海昌、海豐、海原、海域五個里。


         濟天宮相傳創建於光緒年間(西元1875-1908),源於昔年楊姓較早定居於紅毛港,而吳姓較後,併鄰而居,乃共同創建飛鳳宮參拜,後李姓高曾祖「李遠」入贅於吳家,因此飛鳳宮便由李、吳、楊三姓合祀,後因子孫日增,常有意見分歧,卜茭分得香爐與新神像金身,迎至李姓本庄以竹架草茅建廟供奉,並取名濟天宮。民國六十五年(西元 1976 年)再遷至李氏祖墳旁重建,並因該廟亦祭祀齊天大聖,故改名為「齊天宮」,因此又稱為「大聖公」廟。民國八十三年(西元 1994 年)又恢復為「濟天宮」,並將廟前西側的開基高曾祖李遠舊墓,建立紀念墓亭。  


        濟天宮主祀武安尊王張巡,俗稱「尊王公」,配祀註生娘娘、福德正神,另祀楊府千歲、齊天大聖、中壇元帥。而濟天宮是五大宗廟中,是唯一擁有屬於自己家族祖先墓亭與家譜的宗廟,墓亭內則有李姓開基祖李遠夫妻的開基史略,以及各種紀念匾額。


        李遠,生於清康熙三十五年(西元1696年)的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四十五都溪東鄉石古埠,為家中四子。清雍正年間,隨同三位兄長,渡海來到臺灣,初落腳在「空地仔」(今小港區孔宅里 )開墾,但並不順利,於是李遠只好暫時受僱於紅毛港的吳家當長工,以維持生計。


        紅毛港吳家為地方上的富有人家,但家中人丁單薄,並無子嗣,只有一個女兒,名為吳佳。吳佳嫺淑文靜、長得非常美麗,由於她是吳家唯一的掌上明珠,從小就受到父母親的百般關愛,但也因如此,父母深恐她受到傷害,管教也相當嚴格,從不許吳佳隨意出門,並嚴加限制她的交友。所以當吳佳亭亭玉立時,吳家父母就開始在周遭的人中,挑選適當的女婿人選,結果相中了做事認真、人品又好的李遠,認為是愛女可以托付終身的人選,因此招李遠入贅進吳家。


        李遠與吳佳共結連理後,生下四名男丁,而吳家撥出部份的土地給李遠開墾,當做是給吳佳的陪嫁之物,這些土地也就是現今李氏子孫所居住的「李姓」祖地。而吳家兩老晚年得子,但過沒多久便辭世,遺下幼子。李遠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李、吳兩家的生計,接手管理吳家的產業,待扶養舅弟長大成人後,便將吳家的所有產業歸還,未有霸佔吳家產業的企圖。這份養育恩情及義氣,也深深地維繫著李吳兩家的姻親關係,在地方上傳為佳話。


        如今李姓分立為四房,傳衍至今,人丁興盛,而濟天宮的爐主也一直都是由四房輪流擔任。但由於民國九十六年(西元2007年)紅毛港遷村,濟天宮也因此遷建於現址,今紅毛港原址除了少數較具歷史性的建築保留外,整個聚落已經完全被移除。